对于发动机的冷却液的了解许多用户仅仅停留在缺少就添加的地步,一些用户甚至是直接用水来代替冷却液,这对发动机来说可能是致命的。
水介质中主要的矿物质,钙/镁离子,*终形成在缸体,缸盖,发动机水道,内壁表面形成碳酸钙和碳酸镁的硬壳,这就是水垢。往往这些水垢被人所忽视,导致发动机高温,局部过热,且难以排除故障。除了具有钙镁离子形成的水垢之外,还有硅胶垢、腐蚀产物形成的金属垢等。
硅胶垢主要来源于无机型冷却中的硅酸盐, 作为铝合金的特效腐蚀抑制剂硅酸盐被广泛应用于无机型冷却液中,但添加硬水时硅胶很容易析出,形成硅胶垢,堵塞散热管且极难清除。结果大大降低散热效率,使发动机过热。
金属垢以铁垢和焊锡垢为主,金属垢形成于冷却系统的焊缝位置,容易造成水道堵塞及焊缝过热,导致焊缝位置强度下降而引起泄露。
据Cumnins Filtration 研究的数据表明,1毫米厚的水垢与相同面积的75毫米的铸铁材料的隔热效果相同。这就相当于在发动机散热系统中,形成了致命的隔热层,发动机部件得不到必要的冷却,寿命及磨损大幅增加。
必须要注意,清理水垢不是明智的保养措施。因为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,各种材料都与冷却液接触,例如铝/铝合金,橡胶,铸铁,铜。单一的清洗剂同时会造成其它部件的损害。
小编提醒各位车主:冷却液需要定期检查,长时间使用的冷却液需检测其液面高度,一般情况下,切忌不能添加补充纯水,特别是硬水。紧急情况下,可以添加蒸馏水及纯净水,当水占冷却液比例大于30%时,水垢的形成将非常严重,应**禁止,一般建议每2年更换一次冷却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