刹车油,又叫汽车制动液,是车辆刹车系统必不可少的“血液”,它是在车辆刹车系统中传递压力,使车轮上的刹车系统得以实现制动动作的一种功能性液体。
对于汽车而言,刹车油的主要作用是传递能量、散热、防腐防锈以及润滑。
当你一脚踩下刹车踏板的那一刻,刹车油负责把你的“力气”通过刹车油管一路传递到刹车系统中,从而让刹车卡钳中的活塞推动刹车片去和刹车盘进行摩擦,实现制动效果。然后,爱车就停下来了。
然而,有不少车主却七八年都不换刹车油,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。有数据表明,我国1000起追尾事故中超过50%是由于刹车油变质造成的!
长期不换刹车油会怎样?
1、堵塞刹车系统
长时间不换刹车油,刹车管路中的沉积物和杂质还会造成刹车系统故障,影响刹车性能。
2、腐蚀制动系统
刹车油本身具有一个亲水性,也就是容易吸水。如果长时间不更换,刹车油就会腐蚀我们的制动系统,带来极大的**隐患。
3、造成制动气阻
刹车油吸水之后沸点会降低,容易造成制动压力不足,直接影响到制动效果。当温度升高达到沸点时,刹车油内部的水分就会沸腾,并产生大量的气泡。这时刹车管路里就会存在大量气体,我们踩下刹车踏板的时候,会明显地感觉到非常软,制动力严重不足。
刹车油的含水量
刹车油很难做到****密封,时间一长难免会有水份和杂质渗入,所以,含水量就成为了判断刹车油是否需要更换的关键依据了。
而刹车油的沸点与含水量紧密相关,含水量越高其沸点越低,刹车油也就越容易因沸腾失去制动作用。
实验证明,当刹车油中的水含量达到3%时,刹车油的沸点就会降低25%;如果刹车油的含水量达到7-8%,刹车油的沸点会降低50%以上。
另外,当刹车油混入水分后,刹车油的低温流动性也会变差,在极低温情况下会凝固,从而导致刹车失灵。
当含水量超过3%时,建议更换刹车油;如果含水量超过5%,则必须更换了。
一辆新车运行了一年后,它的刹车油可能吸入了大约2%的水;运行一年半时,含水量可以达到3%;运行五年以上时,刹车油的含水量会达到7-8%。
所以如果当地气候干燥,车主不激烈驾驶,那么刹车油3-4年更换一次即可。如果当地的气候非常潮湿,或经常涉水驾驶,则建议适当缩短更换周期,*好每年更换一次。
日常判断方法
我们通过肉眼时很难精准的判断出刹车油中的含水量的,这需要**的刹车油含水量检测仪才能检测出来。
不过,我们可以通过日常行驶过程中踩刹车时的感受来判断。当出现下面三种情况时,就说明需要更换刹车油了。